网站标志
图片
资讯检索
碳中和周报(第126期)丨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工信部印发绿色工厂暂行办法;2023年光伏发电装机增长552%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06 13:22:49    文字:【】【】【
摘要:碳中和周报(第126期)丨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工信部印发绿色工厂暂行办法;2023年光伏发电装机增长552%(主管q+83670629 Skype号live:.cid.a0aac7b1fef6d741)具有多年业界经营经验,集团旗下多元化服务.作为一个值得信赖和可靠的注册登录客户端app线上注册娱乐,受到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

  2024年,中国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随着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各地“双碳”工作实施意见及碳达峰方案陆续公布,以及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大关键。

  21碳中和课题组推出的碳中和周报,梳理盘点近期碳中和宏观政策、绿色金融等重点消息,致力于发现绿色低碳发展背后的价值。

  本期看点: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工信部印发绿色工厂暂行办法;2023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增长55.2%;生态环境部将公布CCER交易工作进展。

  会议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天选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会议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努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

  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实施《绿色工厂梯度培育及管理暂行办法》。整体来看,《暂行办法》突出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纵向联动”,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横向带动”的绿色制造标杆培育新机制。具体来看,《暂行办法》主要包括总则、培育要求、创建程序、动态管理、配套机制、附则等6部分内容共27个条款,另外包括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工作要求、绿色工业园区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评价要求,以及绿色制造名单单位动态管理表等4个附件。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暂行方法》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引领绿色制造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推动行业、区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1月2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2023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3592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101小时。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9675亿元,同比增长30.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5275亿元,同比增长5.4%。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风光发电的大幅增长有利于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体系转型。

  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2024年首场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将公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相关工作进展,发布第一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名单。此外,生态环境部已形成2023年度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推动8.3万家企业完成第一披露周期披露工作。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副主任李红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公开力度、生态环境政策的发布力度;及时公布生态环境系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持续发布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进展,以及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进展情况;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CCER重启后,市场运行情况如何,后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这是关乎碳市场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1月30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细化了排放源分类分级体系,规定了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编制程序,明确了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和全过程质量控制等内容。该指南适用于编制不同时空尺度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融合排放清单,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目标识别、路径优化、政策制定和效果评估等,也可以支撑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评估、空气质量预报预警、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工作;可用于省级和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校验。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该指南的发布将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明确的排放标准和技术支持,有助于推动企业加强环保治理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创新推出“ESG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在广西河池落地全国首笔“ESG贷款+保险”业务。在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西监管局、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围绕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行业特点,在信贷流程中建立应用环境(E)、社会(S)和公司治理(G)的企业ESG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保险公司的环境评估体系和独立第三方绿色评估体系,创新推出“ESG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推动企业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鼓励企业完善和提高ESG管理工作,进一步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ESG风险管理水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ESG贷款+保险”的金融服务模式,是运用ESG相关金融产品的重大创新,有利于推动企业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激励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ESG风险管理水平。

  从2019年到2023年,亚行累计提供了逾104亿美元适应融资,提前一年超额完成2019—2024年90亿美元的目标。作为亚太地区的气候银行,亚行致力于在2019年至2030年期间利用自有资金源提供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

  2023年,亚行在气候领域推出了多个旗舰项目,包括发放4亿美元政策性贷款,帮助孟加拉国实施国家适应计划,寻求注重气候的发展;贷款10亿美元支助在菲律宾达沃市部署该国首个大型电动公交系统;通过亚洲发展基金(亚发基金)向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提供一笔1,800万美元赠款,助力该国提高供水和环境卫生服务的抗御力、包容性和可持续性。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亚行为亚太地区提供大量气候融资,有利于帮助发展中成员体推动经济转型脱化,在气候转型道路上不断向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上,建设银行选报的三个案例被评为2023年度优秀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并成功入选《负责任金融蓝皮书(2023)》。其中《绘就建设银行绿色篇章》展示了建设银行2023年在绿色金融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和取得的积极成效。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已超3.6万亿元,绿色贷款资产质量良好,不良率远低于对公贷款平均水平,并承诺2022年-2025年间累计对绿色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不少于2万亿元,继续坚定不移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在境外发行规模7.8亿美元的“生物多样性”和“一带一路”双主题绿色债券,境内发行100亿元人民币的绿色金融债券,均得到市场热烈反响。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贷款数额的增长彰显金融企业进一步强化和深化负责任金融意识,树立企业的社会担当,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

  1月26日,上海环交所正式推出上海碳市场回购交易业务,首批次7笔碳回购业务已经达成。

  日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柏能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上海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共计10家会员机构及企业于首批次达成7笔碳回购业务。此外,上海环交所与太保产险合作探索碳资产回购保险,为申能碳科和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之间达成的碳回购业务提供了碳资产回购业务履约保证保险。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碳回购业务不仅能盘活碳资产,提高碳市场流动性,还能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上海环交所可以发挥连通碳市场与金融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推动中国碳市场健康向好发展,为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积极贡献重要力量。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福建监管局印发《福建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发展绿色普惠金融的重要意义;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体系;聚焦重点领域,支持培育普惠主体绿色转型;创新产品服务体系,培育绿色普惠发展新动能;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融合发展环境。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色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月29日,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公布了2024年2月复旦碳价指数结果。研究中心指出,2024年2月,各地碳市场CCER价格指数走势明显分化,全国与北京、上海CCER全面上涨,而广州与其他试点碳市场CCER普遍下行。

  研究中心总结了1月全国碳市场的运行情况:第一,价格方面,2024年1月CEA的日均收盘价相较于2023年12月的日均收盘价下跌,碳配额价格开年即震荡下行,但仍居于70元/吨的平台之上。第二,成交量方面,本月市场交易继续降温,月内波动剧烈,最低时单日仅成交个位数,日均成交量为10.42万吨,相较上月缩水了近88%,说明全国碳市场交易仍呈现出“重履约而轻交易”的特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全球2024年1月主要碳市场成交量收缩,价格总体走低,各市场价格环比下跌,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协同监管的制度,更好防范市场运行风险,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规范有序的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近日,中诚信绿金发布2023年国内融资租赁行业ESG债券市场年报。报告重点关注融资租赁行业ESG债券在一级市场的发行情况以及在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国内市场融资租赁行业累计发行ESG债券287只,发行规模共计2865.69亿元。2023年,ESG债券发行量共计109只,规模达1078.10亿元,较2022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4.72%,发行只数增加51.39%。其中,绿色债券逆势增长,2023年发行共计106只,规模达1043.10亿元,较2022年发行规模同比增长68.65%,发行只数增加55.88%;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2023年度共发行7只SLB债券,发行规模为67.30亿元;(低碳)转型债券仅发行一只,规模15.00亿元。

  此外,2023年融资租赁行业ESG债券共131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985.91亿元,较2022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47.19%、规模增长66.00%,且近三年融资租赁行业ESG债券成交数量和交易活跃度均有所增长,二级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其中,绿色债券较2022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65.90%、规模增长45.35%;SLB债券共5只参与交投,年度现券交易规模为24.92亿元,较2022年参与交易只数增长189.14%、规模增长150.00%,增幅十分显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服务,可提供具体的物资设备和资金支持。融资租赁行业ESG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利于促进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助力可持续发展。

  对话田轩:万亿级平准基金“已到入场时” 暂停IPO是把“双刃剑”|问策资本市场②天选团队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9-2029 杭州耀世娱乐光伏公司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